瑞银与高盛今日双双发布研报对此发表了评论,瑞银认为,由于市场此前对电价下调已有所预期,煤电联动确立表明电力行业的盈利水平得到认可,对火电企业影响中性,但跨区域输送的大水电电价有可能受影响,高盛则认为,电价下调恐延后煤炭行业的补涨行情,煤价前景疲弱。
特别是我省煤炭行业还有赋存条件差、灾害重、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市、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快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力度,研究制订煤炭行业发展、鼓励退出等政策措施,促进辖区内小煤矿转型升级。
刘健副局长在讲话中对我省今后一段时间煤炭行业安全发展有关政策进行了宣讲,对省安监局代省政府办公厅起草的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实施细则(代拟稿)从明确小煤矿关闭对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强化瓦斯治理、水害防治、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因此继续再关闭一批小煤矿,对实现我省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和安全生产持续好转十分必要。3月26日-28日,省煤矿企业重组办公室、省煤炭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省煤炭工业协会分川南、川东北、川西三个片区,分别在宜宾市、达州市、雅安市,召集全省所有产煤市(州)、县(市、区)煤矿企业重组办负责人109人和全省民营煤矿企业业主552人共661人,参加了全省煤炭行业形势分析暨关闭重组工作座谈会。我省自2013年以来分四批共关闭小煤矿567处。刘健刘局长指出:当前全国和我省煤炭行业面临煤炭产能过剩,煤炭进口量保持高位,煤炭和重点火力发电厂存煤居高不下,煤炭价格、利润、出口持续下滑的情况
在欧洲和美国,目前煤炭仍然是是最大的发电来源,预计在今后几十年仍将占据主要份额。煤炭火力发电份额从2011年3月的44%降低到2012年4月的34%,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剔除价格影响因素,2014年,我省煤炭行业对GDP的拉动率是1.2%,贡献率是12%。
尽管煤炭生产保持稳定,但在各种不利因素的累计压覆之下,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显著下降,导致煤炭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逐年减弱。不同于石油所形成的垄断价格优势,煤炭价格完全受其自身价值和市场供求的驱动产生波动变化。2014年,按照不变价计算,煤炭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49.75亿元,同比增长12%。新能源、洁净能源替代的加快推进及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将导致煤炭需求增长承受结构性压力。
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3845亿吨,探明储量约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也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从企业层面,为获得短期的现金流量来弥补固定成本和资金链风险,普遍选择以量补亏的策略继续扩大生产,从而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让未来整个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形势雪上加霜。
十二五时期,我省(陕西省,下同)煤炭经历了一系列从扩产到限产,从畅销到滞销,从暴利到倒闭等各种热与冷的严峻考验。有利因素国家煤炭生产重心西移我省区位优势明显我省煤炭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煤种齐全。下半年开始,在一揽子稳价措施下,年底煤价开始小幅反弹。其中,陕北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但是,对下游行业形成利好刺激。煤炭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5%,比2011年下降2.8个百分点。现状全省439户规模以上煤企淘黑金尽管煤炭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但其作为我省能源支柱的地位却未曾撼动,对工业经济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在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我省就有神东、陕北、黄陇3个。
省政府接连出台以稳煤价、保煤市、促转型为主的政策措施,企业积极响应并开展自救,煤炭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逐渐企稳,但其所面临的深度调整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改变。按照该计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由于煤炭价格下降会使以煤炭作为原材料的下游行业的成本下降,争取了部分利润空间,也间接的使相应产品的价格出现降。不利因素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尽管随着煤炭行业脱困政策发挥作用,煤炭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但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
在全国的煤炭企业营业收入百强企业中,我省仅有4户,山西17户,内蒙古16户。昨日,陕西省统计局一份陕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运行分析表明,煤炭行业的发展将不断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煤市跌宕起伏,价格博弈导致利润分流,使部分下游行业享受产业红利。供需矛盾缓和,产能扩容速度明显降低,不过,我省煤炭行业承受巨大压力加快自身优胜劣汰,扎实推进结构转型升级,逐步摆脱过去依靠规模增长的粗放模式。2015年伊始,由于缺乏大幅拉涨的条件和动力,煤炭价格仍然居于低位但大体保持平稳。单纯就产量而论,我省煤炭的确实现逆势增长,但应该看到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企业的产量是同比减少的。在当前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行业集中。
并且从中长期来看,受宏观经济增速减缓的不利影响,国内各个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的景气程度短期内较难恢复,主要工业品生产的增长仍将保持继续放慢态势。十二五以来,国家先后核准了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建设项目,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战略已经启动,未来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还将继续推进,产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大型煤炭企业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必将为煤炭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市场压力和煤价大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减弱,使得煤炭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2015年前两个月,煤炭价格依然处于较低区间并呈现牛皮震荡态势,如果后期仍延续下行走势,会直接降低增加值率进而导致增加值总量和速度的下降。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建项目46个,改扩建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约680亿元,总建设规模约2.8亿吨,投产规模1.7亿吨以上。展望煤炭行业或长时间保持中低速增长今年,由于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四大煤炭企业联合保价带动各地煤炭企业纷纷限产保价,煤价开始逐步企稳回升市场可期。
走势煤市跌宕起伏价格仍居于低位但持稳煤炭价格是反映煤炭市场变化的风向标,也是生产、流通、消费,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器。此外,煤炭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加剧价格竞争,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加大对进口低价煤炭的采购量都会导致未来煤价仍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2014年上半年,价格延续下跌走势并不断刷新历史新低。环保压力加大煤炭消耗将进一步降低新常态下,由于群众对治理雾霾和改善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国务院公布了史上最严厉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户均资产8.35亿元,比2011年增长45.9%。一方面,我省宏观经济当前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并且经济结构调整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进行,经济换挡期将影响煤炭消费总量,煤炭消费增速由前1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回落到3%左右,全国煤炭需求量也在4%-6%之间,短期内煤炭的需求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
2014年,煤炭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35.34亿元,同比下降31.8%。因此,资源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整个行业达产而不达效。
综上所述,陕西省统计局认为,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15年煤炭需求具备小幅回升的基础,煤炭价格的阶段性调整接近尾声,煤炭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概率较大。2014年,我省资产达百亿的煤炭企业有6户,占全部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1.4%。
煤炭行业整体实力有待加强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产业,需要大量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长期投入,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只有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才能有效组织大型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从而提高产能和资源的利用率。然而,国内煤炭企业没有像石油企业形成垄断,煤炭价格未来仍有可能继续下跌。鉴于减煤任务的形势严峻,使得煤炭行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受限。在全国31家上市公司中,我省仅有1户。
由于煤炭需求量下降导致煤炭大量积压,全社会煤炭库存连续34个月超过3亿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价格博弈导致利润分流,与煤炭行业形成鲜明对比,部分下游行业正在享受的煤价下跌所带来的产业红利,尤其是电力行业,由于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效缓解,盈利状况进一步改善。
因此,煤炭行业保持中低速增长有可能长时间占据主导格局。盈利能力降低导致财务风险偏高,流动性降低导致经营成本加大
但去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相关商品需求减弱,焦炭、焦煤、铁矿石三个品种的期货价格均较上市之初有较大跌幅,如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从上市之初的977元/吨下跌至目前的370元/吨左右,跌幅超过60%。上述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商品期货品种最小变动价位设置一般有0.5、0.2和0.1三个档位的选择,考虑到焦炭、焦煤、铁矿石三个品种产业客户体量大、对市场深度需求高的特点,并兼顾现有市场参与者的交易习惯,并考虑最小变动价位与合约价格比例的合理性,选择了0.5元/吨的最小变动价位方案。